台南後壁區延伸至鄰近的嘉義縣、雲林縣海口一帶,過去都曾經是「鹹草」的重要產地,鹹草是編織草蓆的主要原料,在現在流行的彈簧床墊、椰子纖維床墊尚未出現前,幾乎家家戶戶都是睡在鹹草編製的草蓆,而生活條件好一點的家庭,則是使用榻榻米。因著產地之便,後壁區的上茄苳過去曾有兩家草蓆工廠,當地居民也多種植鹹草,並編織草蓆販售。
現年75歲的賴溪南司阜,製作榻榻米已近一甲子,其祖父與父親過去都曾在後壁的「茄走籃」、「奄缸窯」等區域種植鹹草,賴溪南司阜小學畢業後便隨著父親下田照顧鹹草,正常一年可收成兩次,分別是3–4月春末與8–9月初秋,若勤加施肥,也有機會達到三收。
每到鹹草產季,在天未見光前便與父親到草田中收割,直到陽光出來後停工,接著將成堆的鹹草依照長短粗細進行分類。生活日用的鹹草主要分兩類用途:製作「茄芷袋」要選用較粗的三角形桿鹹草(三角藺),高度約六、七尺,處理方式簡單,只須於收割後曬乾即可使用。而製作「草蓆」的鹹草,則需挑選細骨且圓滑的品種(今多為大甲藺,又稱蓆草,亦有俗名為燈心草),高度約四尺,收割後要在搭好的草寮中風乾,再交由織蓆工人編織成草蓆或是榻榻米的蓆面備用。
賴溪南司阜十六歲時,正好嘉義民生路上度文疊蓆店的蕭清泉先生要招收學徒,賴溪南便在那邊「學師仔」學習縫製榻榻米的技術。雖說榻榻米的價格高於一般的草蓆,但普通家庭依然多少都會有所需求,因此每日都是做好就會有人買走。而冬季歲末是製作榻榻米的旺季,糖廠、台鐵、學校等公部門宿舍,及各地旅社依然是以榻榻米為臥具,便會趁著年底請榻榻米業者直接到現場修補蓆面或汰舊換新。還在當新手學徒的賴溪南便時常跟著前輩到處施作,也因此得以在短時間內學到各種縫製、修補的技術與經驗,不到兩年便能獨當一面,回返上茄苳開設自己的榻榻米作坊兼營雜貨店。
一塊榻榻米大致可分作「蓆底」、「蓆面」、「包邊」三個部分,「蓆底」主要是將冬季收集的稻稈,堆置於機台上約兩尺(約60cm)高,再經過機台密實加壓、穿線縫成一寸半的厚度(約4.5cm),與寬、長俗稱「三尺六尺」的標規尺寸,兩塊(疊)榻榻米就等同於「一坪」的面積。
在榻榻米的製作工序上,取得壓實縫密後的「蓆底」,就能裁切成需要的大小,再將已經織好的「蓆面」用粗針穿縫固定,接著以鋒利的專用鋼刀裁整參差不齊的切面,最後縫上裏襯紙版與布邊便算完成。三個大步驟看似簡單,但要壓推粗硬的鋼針,使其穿過厚實的榻榻米,每一針都需要耗費全身的力氣,因此司阜需要在掌心綁上特製的掌墊以為保護,避免被鋼針的鈍端回戳反力而受傷;此外榻榻米司阜長期以跪姿或低坐的姿勢工作,膝蓋容易因過度承力而受傷,腰背也因一整天的俯彎出力而容易痠痛,在看過司阜的辛勞施作後,便可感受到每一塊榻榻米都是汗水、勞力所交疊縫製的絕美成品。
過去後壁隨處可見的鹹草已經無人種植,只剩因盛產稻米,尚可取得稻草製作「蓆底」,其餘的蓆面跟布邊都要專門從彰化訂購,如同許多傳統產業的困境,在原物料因需求下降而日益減產、取代,終將有面臨停產的時候。但就像茄芷袋在塑膠材質出現後,捨棄鹹草改用紅、綠、藍三色尼龍繩為素材,現今也成為流行的時尚「潮包」,賴司阜也試著讓榻榻米變得更貼合現代人生活,藉由調整尺寸或是製成木椅座墊、汽車靠墊,讓疊蓆能應用於更多的場域。閒暇之餘也利用鹹草設計製作出新的文創商品:鼓亭畚、牛豬家畜、微型蓑衣等農家風情的草編模型。隔壁庄頭下茄苳的大廟「泰安宮」,也因媽祖出巡需要用到辟邪除穢的「天地掃」,而找到賴司阜以鹹草代為製作,賴司阜因此開發出小型的隨身祈福小掃把,作為平安、招財的吉祥小物,並且為了在時下流行的文創市集展示作品與販售榻榻米,特地去考取台南市街頭藝人證照,目前週末大多在後壁菁寮的俗女村擺攤,是位十分有活力及創意的老爺爺。
賴溪南司阜的三子賴麒名先生在志願役軍旅退伍後便返家向他學習製作榻榻米的工藝,並將相關的產品透過網路販售。近年也因為環保的觀念推廣,許多人開始選用天然素材的製品,尤其是中北部的客戶透過網路知道賴司阜的商品,也有些長輩懷念榻榻米的香氣與質感,又或是睡不慣彈簧床、硬板床,便會特地訂購榻榻米。雖然大賣場也有推出便宜的榻榻米,但其厚度只有表準尺寸的一半,重量與飽實度亦完全無法跟手工製作的比擬,故賴司阜手工製作的榻榻米更顯真材實料與耐用。
榻榻米的使用提醒:
手工製作的榻榻米堅固耐用,因天然素材透氣性佳,但也容易吸濕,因此避免於潮濕環境使用,使用後可置於通風處保持乾爽,或定期適度日曬,使濕氣蒸發即可。蓆面若因年久使用而摩損,可丟棄購置,亦可更換新蓆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