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營地區」指的是日治時期大正9年(1920年)由臺灣總督府所設立的「新營郡」轄管,範圍包括今日的新營(新營街)、東山(番社庄)、柳營(柳營庄)、鹽水(鹽水街)、後壁(後壁庄)、白河(白河街)等六大區。「大新營地區」位於臺南市至嘉義市的中心位置、嘉南平原的中心地區。早期以「鹽水」的開發最早,早在明鄭時期之前,即有漢人移民進入,在航運發達的年代,是八掌溪流域的集散地。當時的漢人即與當地的平埔族接觸,進行交易、通婚等交流。所以,「大新營地區」早期就以「鹽水」為政商中心,直至日治中期(1905年),總督府興建臺灣鐵道縱貫線,選擇鄰近後壁庄、新營庄、林鳳營設鐵道與車站,而使得區域中心因交通運輸的轉變,而逐漸移轉至新營庄。經過統計,截至目前為止(2023年4月)六大地區共計擁有43筆文化資產,分析包括:
(1)分布六大區域:11筆新營區、8筆後壁區、8筆鹽水區、6筆東山區、4筆白河區、3筆柳營區、1筆白河/東山區並列、1筆東山/柳營區並列、1筆新營/鹽水/學甲並列等。
(2)六大類別:12筆古蹟、20筆歷史建築、2筆古物、7筆民俗、1筆傳統表演藝術與1筆傳統工藝等。
(3)十三項種類:15筆其他或其他設施、6筆產業、5筆寺廟、4筆宅第、3筆儀式/祭典/節慶、2筆橋梁、2筆民俗、1筆碑碣、1筆產業機具、1筆風俗、1筆衙署、1筆戲劇院、1筆工藝美術等。
表1大新營地區文化資產列表
編號 | 名稱 | 行政區 | 類別 | 種類 | 文化背景 |
1 | 白河永安宮潘麗水門神彩繪 | 白河 | 古物 | 藝術作品-工藝美術 | 漢文化閩南文化 |
2 | 白河沈氏宗祠 | 歷史建築 | 其他設施 | ||
3 | 關子嶺碧雲寺 | 古蹟 | 寺廟 | ||
4 | 白河大仙寺 | ||||
5 | 嘉南大圳急水溪渡槽橋 | 白河東山 | 橋梁 | 日本文化工業文化 | |
6 | 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 | 東山 | 民俗 | 儀式、祭典、節慶 | 南島語族文化原住民文化 |
7 | 東山吉貝耍夜祭 | ||||
8 | 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 | 漢文化閩南文化 | |||
9 | 石雕(董炎山) | 傳統工藝 | 其他 | ||
10 | 東山牛肉崎警察官吏派出所 | 歷史建築 | 衙署 | 日本文化工業文化 | |
11 | 東山鄉農會日式碾米廠 | 產業 | |||
12 | 嘉南大圳龜重溪渡槽橋 | 東山柳營 | 古蹟 | 橋梁 | |
13 | 台糖柳營酵母暨飼料工廠 | 柳營 | 歷史建築 | 產業 | |
14 | 後菁寮義昌碾米廠 | 漢文化閩南文化 | |||
15 | 柳營吳晉淮故居 | 宅第 | |||
16 | 陳永華墓原址及墓碑 | 後壁 | 碑碣 | ||
17 | 菁寮金德興藥舖 | 古蹟 | 其他設施 | ||
18 | 後壁黃家古厝 | 宅第 | |||
19 | 後壁崁頂放火馬 | 民俗 | 民俗 | ||
20 | 新營糖福印刷所活字排版印刷設備 | 新營 | 古物 | 生活及儀禮器物-產業機具 | 日本文化工業文化 |
21 | 新營縣府日式木造官舍 | 歷史建築 | 宅第 | ||
22 | 後壁新東國小木造辦公室及校長宿舍 | 其他設施 | |||
23 | 後壁車站 | ||||
24 | 後壁安溪國小原辦公廳及禮堂 | ||||
25 | 菁寮國小木造禮堂、辦公室暨日治時期升旗台 | ||||
26 | 原新營中學校長宿舍 | ||||
27 | 台糖新營糖廠宿舍群 | ||||
28 | 原新營糖廠員工餐廳 | 產業 | |||
29 | 原新營糖廠塑膠工廠辦公室 | 古蹟 | |||
30 | 原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總社辦公室 | 其他設施 | |||
31 | 新營太子宮 | 寺廟 | 漢文化閩南文化 | ||
32 | 鐵線橋通濟宮 | ||||
33 | 竹馬陣 | 傳統表演藝術 | 其他 | ||
34 | 新營太子宮太子爺生進香祭典 | 民俗 | |||
35 | 新營鹽水學甲放粉鳥(紅腳)笭 | 新營學甲鹽水 | 風俗 | ||
36 | 鹽水蜂炮 | 鹽水 | 民俗 | ||
37 | 鹽水八角樓 | 古蹟 | 宅第 | ||
38 | 月津港聚波亭 | 寺廟 | |||
39 | 永成戲院 | 歷史建築 | 戲劇院 | 日本文化工業文化 | |
40 | 原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岸內製糖所實驗室 | 產業 | |||
41 | 鹽水竹埔國小時鐘座 | 其他設施 | |||
42 | 鹽水國小神社 | ||||
43 | 鹽水歡雅國小原大禮堂及時鐘座 |
由「數量」來分析,新營區擁有12筆文化資產最多(含放粉鳥(紅腳)笭),其次是鹽水區及後壁區。由「類別」來分析,「直轄市定古蹟」是新營區擁有4筆最多,其次是白河區與鹽水區;「歷史建築」也是以新營區擁有的8筆最多,鹽水區次之。因此,若是要推展有形文化資產的古蹟、歷史建築,就以新營區-鹽水區的路線的密集度最高;除此之外,還有特殊的民俗活動可以參與。由「文化背景」來分析,新營區與鹽水區的文化資產,最多為日治時期的工業歷史建築物與古物,其次是漢文化的寺廟古蹟、民俗及傳統表演藝術;後壁區以日治時期校園建築及車站的歷史建築為主,漢文化的寺廟古蹟及民俗為次;較特殊的是東山區,擁有豐富的南島語族/原住民文化的民俗。
再由「空間」來分析,將上述的文化資產點落實到地理空間上,並以市區或聚落來做彙整,則可以發現「大新營地區」的「文化資產密集區」包括:新營市區、鹽水聚落、菁寮聚落及吉貝耍聚落(東山聚落)。其中「新營市區」是文化資產密度最高的一區,加上擁有鐵路車站(臺鐵一等站)、臺灣省道台1線與鄰近國道中山高速公路,完整的交通路線網絡,可視為大新營地區的文化資軸點,也是「大新營地區」文化觀光的入口。以新營市區為中心,往東至東山市區、往西則是鹽水市區,成為一條「文化資產軸線」,再沿著鐵道、國道往東北方向走,可來到後壁市區及菁寮聚落的文化資產密集區。使得大新營地區呈現東西-東北走向的文化資產分布範圍,也是「大新營地區」的文化觀光路徑範疇。
整合上述資訊可知,「大新營地區」介於臺南市區至嘉義市區的中間位置,以及為處嘉南平原的中心地帶。自古即是平埔族聚集之地,後來也成為漢民族渡海前來開墾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更是兵家必爭之要地。因此,「大新營地區」就充滿漢民族帶來的漢文化與閩南文化資產;東側則保留有西拉雅族的夜祭等儀式、祭典。充分顯示「大新營地區」,過往就是漢人與原住民二大族群相互交融的舞台,更是漢民族早期前來開墾的前線。後來,日本殖民政府的到來,強勢的植入工業化,更是扶植「糖產業」的發展。因此,留下相當多的「糖產業」與火車站的文化資產,以及為了治理人民所需,而發展、興建現代的國民小學之設施與設備等教育類的文化資產。
因此,「大新營地區」的文化資產,是以「漢文化/閩南文化」及「日本文化/工業文化」為主,其次是少見的西拉雅族的「南島語族/原住民文化」,交織成為「大新營地區」的文化資產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