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經濟的探索與實踐-食農翻轉資本主義
新營社區大學與曬書店聯手舉辦系列食農主題講座,主題關於翻轉資本主義及食農循環經濟。如果你願意相信,消費習慣的意識甦醒將會是改變資本主義制約世界價值觀的起點,那麼,讓我們用對話去建構閱讀。資本主義終將會有破口,但那必須是我們主動思考去洞見它腐爛的深處。
共有 70 篇文章
新營社區大學與曬書店聯手舉辦系列食農主題講座,主題關於翻轉資本主義及食農循環經濟。如果你願意相信,消費習慣的意識甦醒將會是改變資本主義制約世界價值觀的起點,那麼,讓我們用對話去建構閱讀。資本主義終將會有破口,但那必須是我們主動思考去洞見它腐爛的深處。
再次邀請到札哈木部落大學講師|丮硠‧瑪那 (Kilang Manah)帶我們認識原住民部落製麴文化、傳統釀酒方式到釀酒時機和守則,也介紹兩個部落民俗風情(阿美族-Turik都歷部落、排灣族- Tjuabal土坂部落),以及實作糯米釀酒麴、小米麴餅、釀糯小米酒及甜酒釀。
從小家中務農,但因工作的關係,對農田耕作並沒有太多的想法。幾年前因緣際會上了社大開辦的自然農法課程,才開始對農業的各種耕作手法有多面向的認識,進而參與實踐。在參訪的過程中,讓我看到有一群人身體力行用自然農法的耕作方式親善土地,而且過得很快樂,開啟了我對農業耕作新視野,也慢慢的喜歡上和土地親近的踏實和感動。
論戰,或筆戰、論爭,在文學創作者間一直都在發生。「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 台灣文學百年論戰」一書主要關注二十世紀台灣文學的論戰,這些論戰雖然各自在不同年代發生,但每一次的論戰就是一次形塑台灣文學樣貌的歷程。文學參與者們直接以理念發聲,「辯」化出我們現今文學的樣貌,和理解文學的態度。朱宥勳以宛如「場邊球評」的角色,帶讀者來看貫穿二十世紀的十場文學論戰,說故事般進入這些論爭興起的緣由,還有論戰各方的論點,另一方面也用我們現代觀點來看,這些論戰如何影響到我們後世。
TAINAN TONE 正在徵文中,我們想要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見!
只要是跟台南在地相關的文章,都非常歡迎向我們投稿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